基础教育、高等教育的未来赛道,可能都写在这了


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到现在,

还可以看到有很多不足之处。

这里我不是想煽情。


我只是想对这些不足之处,

做一个简单的分析。

这个分析可能并不客观,

你可以说是我对一些现实“不切实际、过分的幻想”。

但是我厚脸皮。

就发出来了。


不好意思,

没有花里胡哨的排版。

个是我写以下文字前整理的一个表。




01
基础教育



1.1 【C端产品】提高网络学生自学产品(用户生产内容)的学习体验
    • 原因:学生开始利用智能终端来自我缓解考试成绩不足、素质教育、生涯规划缺失的问题

    • 现状:做这块内容的是年级相差不大的学生,以此相关的小社群数量(比如学习类QQ群组)较多,一直在发展但速度比较慢,原因是这些学生只是有一股分享知识的心,比较缺乏专业的运营知识储备。

    • 目前成型解决方案:Timing(平台直管用户来做社区互动,运营成本高,但过于偏娱乐了,用户评价一般);番茄Todo等工具类应用(纯工具应用,缺乏用户之间的互动);QQ群组(很多,规模小,很难发展);百度贴吧(兴趣部落已死,只能用它说事,但百度贴吧的用户量也不行。)

    • 可能的优化方向:为基础教育学生设计一个自学产品,内含常见学习工具。

    • 开发成本:较低,30万左右,6个月

    • 潜在市场价值:较低,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财务并不为其本人完全控制,需要征得父母理解。而过于年轻化的平台很难在老一辈面前得到无需教育的信任。另外政策(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)对此类型内容的管控异常严厉。

    • 总体得分:40/100


1.2 【B端产品】设计信息教学辅助系统,降低教师上课压力
    • 原因:现阶段基础教育上课是分班上课,教师在教授新内容时的内容因为课时限制,几乎完全一致,做不到用课堂时间给学生单独辅导。如果可以用微课之类的手段辅助新知识教学、老知识点复习,结合学生的考试去做薄弱点分析,就宽松了教师的上课安排。

    • 现状:有相关系统,但是学校对这些系统使用不积极,因为需要专职老师来维护内容库。还有一种方案是远程名师教学进课堂,但是这并没有节约多少课堂时间,反倒在教学水平上暗中打击了原来的教师。

    • 目前成型解决方案:懂你教育之类的提分工具、内陆省份一些高中学校做的远程课堂

    • 可能的优化方向:把学生、教师当做最终用户重新设计整个教学辅助系统,使得产品可以长期在校园里发挥作用,为师生好评。

    • 开发成本:较高,60万~100万+,12个月+

    • 潜在市场价值:较高,如果这个产品开发的目的解决了提分这个痛点,那么很多学校就会争相使用。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客户,客单价非常高。但是这一方向的赛道竞争已经趋于结束,市场已经确定,后入局者在前期融资阶段是非常难做,更别提政策对可进学校应用实行白名单管理制度。很明显,“先过审”保稳还是“先进校”积累口碑,这个天大的笑话在竞品面前就不存在。

    • 总体得分:55/100


1.3 【C端产品】线上下教育混合形成新的解决方案
    • 原因:中国线上教育在前几年是由掌门、猿辅导、新东方这些机构带红火的。用原有照搬课堂到云上思维做出的产品,赛道已经关闭,其它竞争者几近死亡。但行业定型后,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机构里的教师构成大部分是以名校毕业生为主。这部分学生对平台的评价有“派单不合理”导致教学困难,以及因为平台工具限制导致的授课、听课体验差等问题。这里很像“外卖员被困在系统里”的场景,正待着有人用推翻一切的态度,在革命性技术出现之前,将线下高效互动+线上远程教育这两者之间的优势结合起来。

    • 现状:有如学而思有开展这种革命的资本,但你发现至少目前他的“线上教育”跟“线下教育”就好像两个事业部一样。尽管有“双师课堂”这种东西存在,但是你发现他跟学校做的远程课堂没有本质区别。我在很多对“双师”的评论中看到的是“远程名师投屏到线下现场上课,线下老师监督他们学习”,这样看来,首先是对线下老师业务水平的不信任,其次“我在家能解决的问题,为什么要费老大劲来你这里上?”。而且因为直播对象过多,名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,那我有理由相信“放录像”也是可以的啊。关键是家长会用“直播”买“录播”的账吗?至少从目前双师的推行两年多情况来看,我看不行。

    • 目前成型解决方案:无

    • 可能的优化方向:举个例子。新知识让学生自己看着录像学,看录像不懂的,他在我这里购买了会员,就可以随时连老师(老师是不固定的),随时给他解答疑惑。线上搞不定怎么办?系统派单给离他最近的线下老师,上门?让学生到最近的营业点?要是一个问题就跑一趟觉得成本太高,那学生可以选择一周去一趟,会见不同学科的老师,一口气解决这周的问题啊...线下交流总能高效处理问题,线下还处理不了,那就让线下的老师把新的问题再次当场发到线上,大家一块解决。这不是否定线下教师的水平,这是在促进教师对自己管的学科理解更深入。概括起来就是:线上能解决的事情就线上解,数字信息化的成本确实低。

    • 开发成本:一个城市前期投入300万左右,6个月+

    • 潜在市场价值:其它线上教育产品已经帮忙验证过的市场价值,就是这里的价值,真的是极高。

    • 总体得分:70/100(假设初期就能嫖300万)


1.4【混合产品】给基础教育内容KOL做辅助运营服务,也可以考虑往经纪公司转型
    • 原因:如1.1所述,做这些知识分享的学生、教师,只是有一股分享知识的心,比较缺乏专业的运营知识储备。有劲不知道往哪里使。

    • 现状:如果我们打开B站的知识分区、再随便打开几个别的分区。你瞬间会看到,知识分区的视频很大程度上是缺少包装的。标题取得不行、头图做的不好,怎么会有播放量呢?当然也可能有,但大部分是“清华教师”...“北大学霸”之类自带流量的人。你可以说何同学,但请不要忘记他是哪所学校的,加上他的视频质量OK,运营公司不找他就怪了。所以很多有知识、有见解的老师、同学发出的内容,因为社会认知的问题,石沉大海。

    • 目前成型解决方案:暂无

    • 可能的优化方向:建立专职团队,为有需要修改文案、视频后期、社群精益运营、内容营销、线上直播等常见传播渠道优化的学生、教师提供一个廉价的付费人工服务/工具使用的渠道。我所认为的是,很多“小组织”都可以舍得每年掏好几百,甚至上千块钱(无论是收群费还是开会员)去开更大的群(仅此而已),那请他们每年一个群(2000个人)花180元(折合一个月15元),获得使用这些功能的权益,这太简单了。如一个运营可以在一个月内同时接待50个群(其中很多群还会出现管理者的重复+很多兼职社区管理一口气都可以管30个群,专职不可以50个?),那么这个运营一个月就可以产生9000元的价值。并且这个价值将逐渐升高,因为运营案例库随着运营积累下来是无限的(比如办活动的文案、图片等都可以通用,无需重复去写)。而且以上只是基础服务,像需要强人工介入的服务,比如视频剪辑、文案包装这些,大家也都愿意多给钱~

    • 开发成本:综合以上,开发成本仅运营+场地成本 预估2w/月

    • 潜在市场价值:容易碰到天花板,容易被同行模仿。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水平来保证市场地位。总体来讲有相当的价值,但没有重大创新的情况下,不好做融资。

    • 总体得分:60/100

02
高等教育


2.1【混合产品】一套全新的人才素质评价系统
    • 原因:“企业招工难,学生打工难。”学生的职业期待因认知不足与企业需求存在巨大差异,部分大企业的校招难度比考公务员还难,堪称第二次高考。与此同时,其它中小型企业却招不到人,因为“学生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认知,好高鹭远的太多”。

    • 现状:企业招聘主要依靠短暂的面试来初筛人才,即便面试工具再好,也没有一个企业可以保证自己这次的人就是自己所找的人。所以会有“试用期”。试用期的劳力价值是不如正式员工的,因为要去无差别的培训他们到一个能融入企业本身的水平,加上他们还未适应企业。从长远来看,减轻招聘成本已经成为了企业的需要,而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地位的求职者,也将可以帮助他正确选择企业,尽力做到每一个人才发挥最大价值。

    • 目前成型解决方案:暂无

    • 可能的优化方向:很明显你得有一个理由让求职者去用这套系统,企业才能获取到可信的数据。但是如果单纯地为了拿到好OFFER去用这个东西,那就变成了应试教育,彻底把招聘变成了可量化的高考。这不是我们的初衷,所以我们得找到理由让求职者自然地用这款产品,然后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的结果,绝非努力几个月就可以轻易改变系统评价。

    • 开发成本:从上面这段话你也看出来了,我自己写到这里,是没有头绪想出怎么插入这个市场。

    • 潜在市场价值:极大

    • 总体得分:30/100


2.2【C端产品】大学生的自学软件
    • 原因:学生需要超前自学、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避免沦为低级的打工人,这在信息透明化充足的今天是强烈的需求信号。我们可以去做专业技能教学、职场教育、通识教育。

    • 现状:学生对未来迷茫,四处寻找答案;学校不合理的课程设计导致学生需要抽出大量时间学习其他知识,或者参与其他社会活动,或者单纯是为了报复高考而疯玩电脑,大家好像都提前活在了996的氛围下面。这样的形势确实被资本家所喜爱着(你可以看拼多多的案例),因为人才难找,而且管理越多人,成本就越高。久而久之,当一种可以让人不睡觉、不吃饭、不上厕所的神器出现时,资本家必定高价买下,近乎无偿的提供给员工。“劳动合同不加班,你的加班是“自愿”的”,成为了很多企业的说辞。背后他们想干什么,谁不清楚。我们能做的,只是想办法让大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、工作效率,加更少的班,有更好的身体的同时拿到更高的工资。可能这段话说的不是很透彻,其实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是更加可怕的(后浪研究所都说过这个事),但因我没有这种经历,既然这篇推文我开头就说了这是基于我认知写的一篇,那就留着这样吧。

    • 目前成型解决方案:没有。我看到的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娱乐产品。

    • 可能的优化方向:第一阶段就先在软件上重点做好这三大板块的课程内容,可以是来自购买成熟课程版权,也可以UGC,然后配一个讨论社区。总体有点像得到的大学生版本那个方向去做了。第二阶段是添加进其他内容,哎,你可能已经发现了,2.1【混合产品】的前期是不是就已经解决了?所以这一点要认真做的时候,很可能就会和上一点统筹考虑了。

    • 开发成本:版权费(30万)+20万平台基础设施建设

    • 潜在市场价值:结合2.1极大,本身是没有很好的数据可以给我参考

    • 总体得分:40/100     2.1+2.2=70/100


以上对表格里整理出来较为明显、

容易实施的5个机会点做了分析。


再次强调,

上述分析都是基于作者本人的认知经验写的文字,

有些内容可能已经与实际不符了。

但是你也能看出,

要完成以上论据的收集,

是一件非常专业、

耗时很长的事情。


所以今天这个文章的目的是“把想法给整理出来”。


最后,你可能与我一样,

看出来了上面这5个大点+一些细微的空缺

就可以组成一个颠覆的大产品。

这个超大的产品体系,

我认为是真可以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东西。

还没整理出来。

我这几天继续想!



本文经「原本」原创认证,作者小橙酱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或访问yuanben.io查询【4LIM14ZG】获取授权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小橙酱的研究室

Tagged:

既然来了就留句话吧(。・ω・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