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考试考得好,光靠读书可不够

考试“考得好”,简单吗?

不简单。这三个字的背后,是每次考试之后的分数或排名,有所提升。

如果,你每次考试的结果是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,相信你并不会认为自己考得“有多好”——你只是觉得”还可以“,并没有那种愉快的心情,甚至为了所谓“反复犯的错误”、“看似存在的进步空间”而烦躁着......


上面是说自己的。

如果有人在成绩不变的情况下说“考得好”,要看场景来区分:

主动自吹自夸的人,是为了给别人制造压力,期待能用卑微的力量击溃别人;

被别人提拔下(例如老师把他请到台上发表经验)说的人,可能不是他的真心话;

私底下聊天谈到的人,是他看到了关于学习的“葵花宝典”已经不再珍贵,人生的价值观已不在高考上了(上篇文章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:《致高中生:请停止无效的内卷》)。


*本篇文章约2179字,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。

例如,有一次考试题出得特别怪,大部分人失分严重——

这类卷子、题目常有,且一般带着满满的“应试”气息。

显然考不好不是你的问题,只是惋惜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在这样的糟粕上。


还有一种情况:开卷考试。大学里会遇到的多些。

开卷考试,允许你去翻阅笔记、查找资料,它考的就不是你的知识储备。

你的逻辑思维、心态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还有出题者想要考察到的专业素养......这些才是开卷考试的评判内容。


恰好,我曾在我的大学工作室新成员选拔里,准备了一次“大家都觉得难考”的开卷考试。

我听到新同学们对我的抱怨,以为我是想选拔出一位专业技能变态的人。

实际上,专业技能的储备不是我选拔大一新生的要求,最多是一个加分项。



我考试出的难,是因为我们想关注的是新人的应变能力、学习能力与资料查找能力。另外,还组织了人格特质测试和“聊三分钟天”的面试。这样我可以通过面试者的心态、价值观反馈,基本圈定一批人;通过考试成绩与招生计划,划分大概区间,并通过老成员之间的小组讨论,最后圈定进入试用期的新人。


我没有大公司里的HR(人力资源专员,招聘者)那种“一分钟看透人”的能力,所以我选择了考试这种题目统一、可回溯情景的方式来辅助选拔人才。


所以你看:有些考试不配拥有,或天生就没有“正常人考到满分”的说法。

你可能听过一句话:

“学霸两支笔,差生文具多。”

指的是“学霸”学习,并不需要什么花里胡哨的文具,只要心中有笔,在哪都能学;

而“差生”学习前必然要把自己的文具整理一遍,全都拿出来归类好...

且准备的时候经常发现自己丢三落四,或是消耗品用完了,就会产生一种念头:

“我先去文具店把东西买齐了再开始学习吧。”

不停反复之后,实际往往没多少时间用在学习上。


放出这一句话,不是建议你的学习用两支笔就够了。

而是想让你看到:刚才所说的那个“学渣”,为什么会选择花费这么多时间整理他的文具?



因为:整理文具、准备学习的过程,是具备“仪式感”的。

一旦仪式感到位,学习的场景准备就绪,起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值得赞扬的,甚至可以不由自主地开启他们的“学习模式”。

这种关于仪式感的需求,其实每个人都有。


心理学上是这样讲的:通过将一件事系统化重复,即赋予其仪式的意义。个人重复的系统化行为,用以自我暗示,以克服对不确定性的焦虑。

最日常的行为——比如刷牙,洗脸,都是具有仪式感的。

你应该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:

因为晚起,你用飞快的速度换好衣服后就直接往教室冲——在为自己没有迟到感到欣慰的同时,感到浑身难受——哪怕是吃了口香糖,甚至上完了课赶紧去洗了把脸,都还是在自我难过之中......


(图片来源:pixabay)


类似的场景:

“我上次考试是带这种笔考好的,这次也要如此”。

“我上次演讲是穿这件衣服演讲好的,这次也要如此。”

“我昨天用难以置信的速度写完了寒假作业,谢谢这杯咖啡,下次我还要干!”

(PS:多喝咖啡容易上瘾!过量饮用还会导致心脏过速引起猝死的啊喂!)



你看,这就是“仪式感”的作用。

想想看,你在考试的时候,是否有一些与平时练习、学习不同的“仪式感”呢?

这句话,可能有无数人已讲过,你可能也记着。

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?


你是不是在考试的那天,还会有“如果这次考砸了,我的努力就白费了,我的青春就结束了!我就考不上学校了!我的家长/老师肯定把我批一顿!别人问我考的怎么样的时候我该怎么办!”这样的想法呢?

这都是你自己的想法,没有人告诉你要这么想!

正是因为有一部分平时没你优秀的人,不具备过类似的想法,他的成绩就可以比你高出来许多!



以及,大部分真正长期努力的学生,大型考试前会给自己放假。

而想要单靠几天就补上几年知识缺陷的学生,考的一般都不怎么样......

“学霸”给自己放假,是为了凝神聚气,在考试的那几天用尽全力释放出来。“学渣”做的事情刚好相反,恨不得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精力花完再去考场......

例如:

考试用的桌子、椅子不适合自己;

监考员一直在你面前晃悠,或者你看到了他恶劣的态度;

考试用的答题卡、草稿纸的纸质不好,影响写字速度、字体美观;

......

遇到这种情况,考试时你得想办法“忘记他们”。考试完毕后,可以想想下次遇到怎么缓解。



总结:考试的成绩并不全是由应试者的知识储备构成的,还会因思维体系、客观环境、主观心态、知识索引情况(这点我们以后讨论)等因素受到影响。



恭喜你看完了这篇文章!这里有两个问题:

1)最近这个寒假,你的学习情况如何?是最后这几天开启了奋笔疾书,还是早把作业给消灭了呢?

2)你有遇到过考试中心态崩溃的情况吗?你是如何处理的呢?那次考试是考砸了,还是甚至考得更好了?


本文经「原本」原创认证,作者小橙酱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或访问yuanben.io查询【2BNHIM1N】获取授权
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小橙酱的研究室

既然来了就留句话吧(。・ω・。)